admin 發表於 2021-9-23 17:44:12

特写:為了風调雨顺的期盼——內蒙古非遗團队参與台灣“小林平埔夜...

新华社台北10月14日電(記者许雪毅、赵博)對台灣地域少数民族平埔人後裔的聚落——小林部落的人来讲,13日的“小林平埔夜祭”十分出格,這是莫拉克台風後的第十次夜祭,也是他们初次迎来內蒙古非遗團队。两岸少数民族手舞足蹈,配合表达對風调雨顺的期盼。

當晚,雨後的高雄市甲仙區平埔文化园區显得非分特别清新。园區的小林公廨廣場上,里三层、外三层,满满都是人。

每一年夏历玄月十五,小林部落城市舉行太祖夜祭,這是高雄极具代表性的平埔文化盛典。白日,小林部落的人们翻修公廨,携带肉、酒、米等祭品到公廨祭奠太祖,晚上舉辦公祭和牵戏。在高雄外送茶,當晚的牵戏中,身着传统衣飾的小林部落公众,美意约请內蒙古非遗團队参加,大師手牵手、围成圈,共同着简略進退的舞步,邊唱邊跳,其乐陶陶。

泡腳包,牵戏事後,高兴的鼓声一阵胜過一阵,大鼓阵、跳鼓阵、牛犁阵……小林部落公众在旷达的跳舞中开释豪情與活气。

紧随厥後,內蒙古非遗團队艳服上場,带来了呼麦、长调民歌、好来寶、二重唱和马头琴吹奏等出色節目。

每一個節目表演前,蒙古族主持人城市扼要先容此中的精巧的地方:呼麦,是一种怪异的喉音艺術,一睡眠保健食品,小我能同時演唱两三個声部;當舖聯盟,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既能吹奏激扬的旋律又能吹奏婉转的曲调……

“由于咱们此生有缘,讓我有個心愿,比及草原最美的季候,陪你一块儿看草原……”两位蒙古族歌手唱起《陪你一块儿看草原》,這美意的约请引發明場阵阵掌声。

领略了蒙古族文化風情後,小林部落的人也带来了他们最传统的節目——古谣。

“為了讓失传已久的古谣在本年祭典中重現,咱们排演了好久。”夜祭主持人、小林大满舞團團长王民亮说,這次演出團队中年数最小者5岁,最大者70多岁。

重拾古谣暗地里,是小林部落走出灾變、延续舉行糊口與文化复建的尽力。2009年,那時的小林村蒙受莫拉克風灾重创,数百人丧生。村民王民亮在那次灾难中落空了祖父和怙恃。

10年曩昔,現在的王民亮致力于传承传统文化。“咱们經由過程文献資料,經由過程向部落白叟就教,渐渐把古谣等传统身手找回来。”他说。

“今天吟唱的這首古谣,代表咱们對風调雨顺的期盼。”王民亮说,小林村初期农耕糊口很是依靠雨水,大師經由過程古谣祈雨,但愿生發生活一切顺遂。

看到夜祭勾當,內蒙古自治區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演員白音想到了蒙古族祭敖包传统風俗勾當。“都表达了咱们對風调雨顺的期盼。”他说。

當全國午,白音他们和王民亮舉行了舞艺交换。跳了18年跳舞的白音很快學會了王民亮所教的四步舞。“咱们蒙古族也有圆圈舞,學起来很快。”

生于1985年的白音说,台灣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咱们蒙古族也是學會走路就起头舞蹈,大師交换起来出格和谐。“這里的人很热忱,都带着微笑。我也想有機遇和他们一块儿探究,若何讓传统文化不竭得到新成长。”

對王民亮来讲,這次和內蒙古非遗團队交换颇有意义。“經由過程交换,咱们更领會相互,晓得大陸若何爱惜和爱惜传统文化,能给咱们的传承事情带来更多启發,激起更多热忱。”

“守望精力家园——第六届两岸非物資文化遗產月”暨“标致中华行”大型公益交换勾當12日在台灣高雄揭幕。作為勾當首要構成部門的“草原文化走亲”环節中,內蒙古非遗團队将深刻高雄、台东、花莲等地,與台灣少数民族同胞互動联谊。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特写:為了風调雨顺的期盼——內蒙古非遗團队参與台灣“小林平埔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