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發表於 2021-9-23 17:02:05

內蒙古非遗團队走進台灣

當奇异的呼麦和古老的长调响起,台灣观众惊叹,“仿佛看到了廣宽大草原”;當台灣少数民族同胞一次次與內蒙古非遗團队成員手牵手高兴起舞,現場空气使人冲動……

21日,“草原文化走亲”最後一場勾當在台灣花莲县规复乡舉辦,為“守望精力家园——第六届两岸非物資文化遗產月”暨“标致中华行”大型公益交换勾當画下美满句點。這是內蒙古草原文化首度以大范围、立體化样态展如今台灣公众眼前。

交换:內蒙古非遗身手冷艳寶岛

作為勾當的首要構成部門,“标致的草原我的家”表演12日表态高雄佛光山。长调民歌、呼麦、马头琴、搏克(摔交)、安代舞等出色表演讓台灣观众大饱眼福。

“反應很是强烈热闹。”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資文化遗產庇护中間档案資料技能科科长董小健说,“一些台灣观众看完首場表演,17日又追到高雄凤山的大东文化艺術中間旁观第二場。”

“不管长调、呼麦仍是马头琴吹奏,都固结了一代代人的伶俐與豪情。”展演总参谋、大陸非物資文化遗產庇护專家田青说,“先人的影象唤起了血液里的民族文化基因,咱们要把這份深邃深挚與夸姣分享给台灣同胞。”

吹奏了隱適美,29年马头琴的斯琴巴圖带来了《万马飞跃》等传统曲目。“但愿讓台灣同胞感觉到蒙古族音乐原生态的韵律。”他说。

這次交换勾當由中汉文化联谊會、海治療頸椎病,峡两岸遊览交换协會、中國艺術钻研院、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資文化遗產庇护中間和台灣中华翰维文化推行协會结合主理。

同期舉行的另有“草原影象——內蒙古非物資文化遗產特展”。在佛光山佛陀怀念馆,蒙古包、勒勒車吸引浩繁遊人摄影纪念。富有民族特點的蒙古族衣飾與头飾、金银器、刺绣、珠绣、草编、剪纸和蒙古文书法讓观众惊叹不已。据先容,特展将延续至11月3日。

“為了讓台灣观众领略原汁原味的草原文化,咱们9月初起头把毡子、哈那、乌尼杆等蒙古包搭建要件海運過来。”董小健说,以後又運来了蒙古包里的被子、餐桌、茶壶、奶豆腐、果条、奶茶、乃至本地牛粪。“看到台灣公众把蒙古包抄得水洩欠亨,感觉所有尽力都是值得的。”

谈心:“草原文化走亲”拉近相互間隔

在“草原文化走亲”环節,內蒙古非遗團队深刻高雄市小林社區介入一年一度的“小林平埔夜祭”,来到台东县延平乡與布农部落舉辦工艺與乐舞交换及篝火晚會,進入台东县池上乡舉辦陌头快闪勾當,到花莲县规复乡與阿美部落舉辦两岸乐舞生髪推薦,交换……

“蒙古族热忱好客,台灣少数民族也是如斯,感受出格亲热。”內蒙古自治區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队长阿荣高娃说,在台东县延平乡,布农部落同胞端着碗给宾客敬酒,這和蒙古族传色情網站,统很类似,一會儿拉近了間隔。

“咱们對布农部落的八部合音很感乐趣,他们也對咱们的呼麦、马头琴吹奏感触震動。”西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主持人性力根说,两岸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這类文化艺術上的互相吸引讓大師很快打成一片。

布农部落的克纬8月刚去過內蒙古。他说,內蒙古與台灣的传统身手,草原風情與高山風情,都饱含人和人的密意和人對地皮的惊叹,“感情的共识把咱们更好联络在一块儿”。

“‘文化走亲’是這次勾當一大亮點。”台灣中华翰维文化推行协會理事长陈春霖说,非物資文化遗產来自糊口、生擅长民間,大陸非遗传承人走進大山、聚落、社區,與台灣少数民族同胞面临面交换商讨,有助于两岸蓄积文化气力,促進领會和豪情。

交棒:把传统文化珍寶一代代传下去

交换勾當中呈現了很多年青人的身影。生于1991年的艾吉玛来自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是希温乌娜吉(鄂温克语,意為“太陽密斯”)项目标旗县级传承人。“传统的工具必要年青人去進修和传承。”她说,經由過程姥姥讲授、妈妈树模,本身渐渐喜好上這项传统缝制身手,“下一代不该只在博物馆里看到非遗,而要應用到咱们的平常糊口里”。

在高雄市小林社區,內蒙古非遗團队领會到小林部落走出2009年台風灾變,延续舉行糊口與文化复建的尽力。夜祭勾當上演唱的古谣,就是部落年青人查阅文献資料并向白叟就教,渐渐规复的。“据说在城里事情的年青人都回来了,這份尽力使人冲動。”道力根感伤地说。

花莲县阿美部落的吴依臻是21日“走亲”勾當主持人。她说,因為情况變迁,台灣不少少数民族文化面對被送進“加护病房”的窘境。本身和家人从16年前就起头从事文化交换推行,經常到大陸去,感觉到大陸對非遗身手的器重和對传承人的赐顾帮衬,“值得台灣進修”。

田青则認為,10多年来,大陸创建起完备的四级非物資文化遗產庇护系统,台灣的云門舞集等文艺集團也很好传承與發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两岸有不少可以相互進修的处所,讓咱们联袂把老祖宗留下的寶物一代代传下去。”他说。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內蒙古非遗團队走進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