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發表於 2022-2-8 17:07:22

台灣政论節目“網红”频出,我们该當回事,還是一笑了之?

近来由于世界衛生大會的约请函,台灣舆论闹得满城風雨,在島內政论節目中也少不了一番针锋相對。而荷重元,這一战又出了几位“網红”。

几天前,我發明大陸收集上哄傳一条“台媒:要放蚊子归天衛大會咬人的‘绿委’,在大陸超红的”消息,近来很少看電視的我才意想到:又失事了。

1、

如许的桥段產生過屡次。在我的印象,最先可溯及几年前的“茶叶蛋”事務。一名台灣佳宾在電視節目上谈及“大陸有些处所,常人究竟上消费不起茶叶蛋”,後被二次傳布到大陸收集,题目演酿成更加耸動的——“台灣傳授:大陸人吃不起茶叶蛋”。

“茶叶蛋”在大陸“走红”的時辰,我正在加入一場两岸三地學生交换营。由于很多营員来自豪陸,在勾當竣事前,我特地去便當店买了十几個茶叶蛋,與大師来一場“豪华”享受。此举引得大陸同窗纷繁會心,直呼“土豪”,众皆畅怀大笑。

出乎料想的是,在場的台灣同窗倒一脸茫然,竟不晓得“梗”在哪里。這倒讓大陸同窗感触奇异,“你们都不晓得這件事吗?”台灣同窗直到听完咱们的先容後,才彷佛有点後知後觉地暗示:“好痴人哦”。

此次履历讓我反思,是否是大陸人士對台灣媒體及舆论有点過于存眷,也過于當真,再加之一点文化布景的差别和交换的不足,致使咱们有時辰對台灣的電視節目,比本地人看得還要多一些。進一步的环境酿成,咱们把一些被台灣人本身都視為笑料的谈吐,當做台灣貨架,人真正的见解,造成很多误解。

曾有不止一名台灣朋侪對我表达過狐疑,“大陸真的不少人喜好看‘康熙来了’?实在咱们不怎样看。”而對付大陸公众存眷台灣各档政论節目,台灣朋侪固然能理解,但也經常會多問一句“為甚麼?”

2、

那末,回到此次“放蚊子”事務来看,其脉络同“茶叶蛋”事務千篇一律。稍有分歧的在于,這一次的谈吐布景牵扯國际社會與两岸瓜葛,而佳宾的讲话也更有炒作结果而已。

至于為甚麼一名受過杰出教诲,并高票被選的島內民意代表,會如斯“秀下限”?咱们无妨從台灣的媒體生态和政治情况来理解。

起首,島內高度的市場竞争营建了“收視率至上”的空气。自從自媒體周全開放以来,“老三台(台視、中視、华視)”垄断的期間一去不返,一邊是两百多個電視台捉對厮杀,一邊是島內市場相對于有限。残暴的情况之下,收視率成為了媒體的生命線,不然可能难以保持谋划,更没法奢谈晋升品格。瘦臉面膜,因而,節目有无“爆点”,能不克不及吸引观众的視野,成為建造组的优先考量。

一般而言,在節目次制以前,節目组會和佳宾们通下气,就節目中漫谈论的话题理一個大致的框架,并按照观众预期反响設置一些响應的“爆点”,以求到达節目标结果。

是以,若以收視率、存眷度来论英雄,则诸如斯类“放蚊子咬人”的论调,不止不是“秀下限”,生怕還可能成為“收視率王牌”。你想,一起“红”到大陸,被網民们再一轰炸,這個節目标市場是否是突然宽敞了很多呢?

對政客自己而言一样如斯。身处台灣社會,政治人物都必要一個可以或许發声的舞台,以提高本身的暴光度。這类需求客观上為電視台和政治人物搭起了桥梁,使二者成為一种互利的布局。

電視台斟酌收視率的请求,固然但愿到访治療失眠,的佳宾“能说”、“敢言”、“语不惊人死不休”,這又反過来抬升了所谓“政客名嘴”的身价和市場,使其具有更多的暴光度和话语权。因而,想吃這碗饭的政治人物,常常在節目中應用浮夸的叙事伎俩,或声情并茂、激昂大方鼓動感動,或冷言冷语,指鸡骂犬,便都层见迭出了。

那末問题来了,像“放蚊子”如许的荒诞谈吐出自民意代表口中,就不怕贻笑風雅,反失選票吗?

生怕真不怕。此次“红”到大陸的民進党民意代表王定宇,他的選區就在深绿的台南。若何深绿法呢?用本地话来讲,就是“民進党躺着選都能赢”。在這里,“爱台灣”與“不爱台灣”的區分,生怕比理性不睬性要首要很多。

以是有時辰,選民以政客态度论對错,對详细內容是不是符合其实不關切。民意代表在節目上的谈吐未必能代表他的真实程度,更可能是一种成心為之的伎俩。

总之,咱们固然可以质疑王定宇的谈吐水准,但這类連系了節目结果與政治态度宣示的偶一為之,也不外是博观众一笑,大可没必要認真。

3、

這些缘由,讓台灣政论節目文娱化的征象日趋紧张。這点,几近是两岸有识之士的共鸣。据我察看,台灣人對此的批判,其实不少于大陸人。

我小我感觉,台灣用如许失真的視角描写大陸,若是還在大陸傳布遍及,讓大陸公众误觉得台灣人的智商都是這般样子,那两岸人民的生理間隔若何拉近?

我建议,如果然的對台灣感樂趣,无妨走出收集去熟悉台灣。我信赖,當你和台灣朋侪一块儿喝着啤酒,看着一档台灣的政论節目,對着這些“王定宇”们众口一词地吐槽,當時你必定會晓得這些政论節目對台灣人而言真实详细的意义,和“與台灣朋侪面临面”這件事自己,對两岸交换的意义。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台灣政论節目“網红”频出,我们该當回事,還是一笑了之?